分享

“并购六条”为优质公司赋能

市场经济网
作者:纪伦
2024-10-11 1.75w

  李敏

  9月24日,证监会发布《关于深化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市场改革的意见》(简称“并购六条”)。“并购六条”首先强调支持上市公司向新质生产力方向转型升级,支持产业整合。如何理解这两个政策导向?是否意味着“跨界并购”重新被允许了?笔者的观点是:政策真正鼓励的是基于转型升级目标的跨行业并购,并非简单跨行业。

  什么是产业升级?就是跟原有的产业相关,但更靠近新质生产力方向的升级。这里的尺度弹性其实是比较大的,证监会用词是跨行业。跨行业产业升级有两个意思,一个是可跨行业,一个是行业应是先进行业,前者是关键,后者是必然。也就是说传统产业发展遇到瓶颈了,是可以向新行业转的,但是这个新行业应该是国家鼓励的行业,尽量是切合新质生产力属性的。

  其实,监管层是鼓励并购的,但不能投机取巧。并购一定是基于长期主义的,是基于上市公司能力圈范围内的,是基于并购标的竞争优势的。没有这样的产业基础,靠拍胸脯、赌业绩,是无法成事的,也很难获得监管层的认可。而如果是基于战略、组织重塑后的审时度势的并购,且标的有其独特护城河,一定可以获得监管层的支持,所以战略导向、长期主义是监管层支持的前提条件。

  同时,存量交易证券化的比重加大,这是资本市场非常成熟的一种表现,国外成熟市场资产证券化的绝大多数比重是通过并购实现的,而非IPO。很多细分行业集中度很低,提升行业的集中度是必然趋势。在“并购六条”里,证监会不仅提到了产业的集中度,甚至还提到了上市公司之间的整合需求。未来股市可能还会波动,投资并购也可能继续有问题存在,但“沉舟侧畔千帆过,病树前头万木春”,只要心中有正念,大胆地往前走就是了。

  还要看到,过去并购给上市公司价值所带来的深刻损害还在,很多上市公司的破产、失控等都源于高估值、高对赌的跨界并购。所以有一句广为流传的话是“不并购等死,并购找死”,盲目并购的恶果让很多上市公司老板仍然心有余悸。就此,笔者认为,仍然要通过并购向死而生。因为在新规下,“躺平”会退市。中国资本市场有很多小的上市公司,因为行业周期,以及监管曾经相对宽松等原因而上市了,上市后这些企业业绩大幅下滑,但是账上还有几个亿的募集资金,生存也没有问题。资本市场树欲静而风不止,许多小企业每年有1亿到2亿元收入、一两千万元的利润,在A股躺平,而一些10亿元年收入、1亿元年利润的企业却上不了市,这种情况监管层不会看不到。未来退市的标准,一定会慢慢趋同于上不了市的标准。

  根据长期实践,笔者认为并购标的的画像是“长板足够长,但短板也足够短”,惟其如此,方有低价被买方收购的可能性和价值。而拟上市公司有很多是八面玲珑,没有长板,也没有明显的短板。从买方的角度,并购必须能给标的赋能,有短板,就有赋能的空间;有长板,才是买方愿意花钱省时间卡位竞争优势。

  总结起来,并购要遵守的铁律包括以下:

  其一、战略到哪里,组织就要到哪里,并购就要到哪里;

  其二、并购靠推盘沙演和调查研究;

  其三、并购必须做自己能力圈范围的事情,能够赋能;

  其四、并购必须坚持长期主义、坚持产业并购,初心要正;

  其五、虽然“不并购是等死,并购是找死”,但是新政之下,“躺平”的企业可能退市,并购是一些企业生存发展下去的机会。并购失败率高,但是内生发展失败率一样高。

  上市公司应当充分利用好“并购六条”政策,好好打下坚实的并购基础。只要练好内功,就会享受资本市场的相关红利,实现弯道超车。

  本版专栏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。

优质
声明:市场经济网所刊载信息来源于网络,并不代表本站观点。本文所涉及的信息、数据和分析均来自公开渠道,如有任何不实之处、涉及版权问题,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。举报邮箱:scdzw_jubao@163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