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期市场经历调整,引发了游资与量化交易之间的争议。清明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,沪深北三大交易所发布了《程序化交易管理实施细则》,该细则自今年7月7日起正式实施。
这项新规在2024年6月7日起向市场公开征求意见,经过10个月的准备后最终出台。此举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,特别是高频交易差异化收费政策即将实施。细则中对程序化交易报告、交易行为以及信息系统等管理进行了细化,并明确了交易所的监督检查要求。
就在新规发布的前一周,量化与游资之间的矛盾达到了顶点。游资指责量化机构过度收割市场流动性,而量化人士则认为自己是市场流动性的提供者,并呼吁双方可以合作共存。
业内人士表示,散户希望市场能够合理监管量化机构,因为A股市场的特点决定了散户和量化机构之间存在显著的工具差异。如果不进行差异化管理,双方的差距可能会进一步扩大,这显然是不公平的。
随着新规的落地,游资与量化之间的纷争得到了缓解。头部量化机构认为,尽管监管趋势加强,但实际业务影响不大。部分量化机构已经开始开发基于更长周期的策略以降低换手率,并且已经在执行相关监管要求。
业内专家指出,在未来一段时间内,高频交易、异常行为监控、报告核查机制以及日常监测将是市场关注的重点。
要点一:高频交易差异化收费
此次监管明确对高频交易进行差异化收费。具体标准包括:每秒申报或撤单次数超过300次或单日申报次数超过2万次。交易所指出,这些措施旨在维护市场的公平性。
要点二:监控异常交易行为
未来交易所将重点关注四种异常交易行为:瞬时申报速率异常、频繁瞬时撤单、频繁拉抬打压和短时间大额成交。此外,监管还强调不得分拆产品规避监管。
要点三:全链条报告管理制度
新规要求首次进行程序化交易前需向会员或交易所报告,并明确报告内容包括账户基本信息、资金信息、交易信息及软件信息等。会员和交易所需对报告信息进行核查和确认。
要点四:加强日常监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