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四川省广安市牌坊新村,一项项节水措施让这个传统村落焕发出新的生机。透水铺装路面能够自然渗透雨水,下沉式绿地巧妙收集雨水,新增的地下调蓄池实现水资源的错峰调节...
将雨水资源化利用已成为广安市推进城市更新的重要手段。通过海绵城市建设等措施,这座城市正在不断提升其安全性和韧性。
作为长江出川的最后一道生态屏障,广安市境内江河、溪流密布,水资源总量丰富。然而,市区水资源分布却不均衡,人均水资源量不足700立方米,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。
每年汛期6-8月,集中降雨导致水量骤增,而优质水源大多分布在远离城区的位置,加剧了用水难题。
广安市通过海绵城市建设,在水环境治理、内涝防治等多个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。其中,多部门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已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收录为示范案例。
在具体实践中,城市道路和建筑采用了更多透水材料,雨水收集系统得到普及,有效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率。
居民对节水改造的效果给予了充分肯定。通过就地消纳和循环利用雨水,不仅改善了生活环境,还节约了宝贵的水资源。
这种创新模式在河南开封、贵州兴义等地也得到了成功推广。例如,开封市通过老旧小区改造和雨洪管理设施升级,实现了雨水资源的最大化利用;
贵州省兴义市则借助技术创新,将供水管网漏损率从75%降至98%,显著提升了水资源的输送效率。
宁夏银川也在城市绿地和建筑项目中推广雨水回用设施,进一步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。
通过节水理念与城市建设深度融合,各地不仅改善了城市环境,还创造了可观的经济价值。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正积极推动这一理念在全国范围内的普及。
在刚刚过去的第34届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,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共同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节水宣传活动,进一步营造全社会珍惜水资源的良好氛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