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享

北交所搭台 帮助创新型中小企业加快发展

市场经济网
作者:纪伦
2024-11-15 1.33w

  编辑《证券时报》 梁秋燕

  2024年11月15日,北交所迎来开市三周年。

  随着聚星科技11月11日上市,北交所公司数量增加至257家,其中省市级以上专业新企业占80%以上;国家专业新“小巨人”企业140家,占54.5%。特别是今年以来登陆北交所的18家公司,专业新企业占90%以上,国家专业新“小巨人”企业占61.1%。

  申万宏源专业特新首席分析师刘静告诉《证券时报》,如果北京证券交易所的定位是服务创新中小企业的主要战场,那么“专业特新”就是精英部队之一。入选国家级专业新“小巨人”的企业,往往有一技之长,比如长期深耕某一细分领域,获得较高的市场份额。争取更多在北交所上市的专业新企业,不断提高北交所上市公司的质量,也是北交所的差异化定位。

  事实上,北京证券交易所一直重视培育专业新企业。近年来,从先进制造、高端设备、新材料等行业聚集了大量专业新中小企业。

  中国小康社会建设研究会经济发展工作委员会专家余伟告诉编辑,北京证券交易所的初衷是为中国的创新中小企业服务,这种创新的具体化是专业和新的。北京证券交易所采取多种措施促进专业和新企业的上市,是实践北京证券交易所的初衷。北京证券交易所希望在理念和实际行动上促进专业和新企业的上市,认真为中国的创新中小企业服务。

  开源证券分析指出,北方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的研发费用率相对较高。2023年,35家公司的研发费用率超过10%,占13.7%;81家公司的研发费用率在5%到10%之间,占31.6%。

  2024年前三季度,北交所46家公司研发费用率超过10%,占18.0%;77家公司的研发费用率在5%到10%之间,占30.1%。

  在这方面,余伟认为,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一般长期专注于主营业务,愿意继续投资研发,在充分论证后,也愿意适当扩大扩张。但由于公司本身利润规模不大,资金压力大,发展步伐自然会慢一些。在北交所上市可以解决公司的财务压力,增加研发投资,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。此外,还可以利用上市公司的优势,积极适当地扩大并购,加快公司的发展步伐。

  北京证券交易所资深投资者、贝银资本合伙人朱侃表示,北京证券交易所自成立以来,一直以“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”为目标,其中“创新型”和“中小企业”是两个核心标签,体现在上市公司整体盈利规模小,但R&D投资不低,增长属性强。

  “成长型中小企业在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,首先最直接的好处是融资项目,加快发展;其次,上市对公司具有品牌认可作用,更好地争取优质客户;最后,上市后,企业可以利用资本市场平台进行再融资、股权激励、并购等,更加规范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管理,有利于公司的长期发展。”刘静说。

企业 发展 创新 帮助
声明:市场经济网所刊载信息来源于网络,并不代表本站观点。本文所涉及的信息、数据和分析均来自公开渠道,如有任何不实之处、涉及版权问题,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。举报邮箱:scdzw_jubao@163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