百亿基金经理遭遇清仓潮:净值缩水与连续赎回并存
市场经济网
作者:纪伦
2025-03-07
2.6w
## 百亿基金经理"光环褪色":主动权益基金遭遇规模与业绩双重承压
近期,广发基金一则基金经理离任公告引发市场关注。公告显示,该公司旗下曾管理百亿规模的基金经理张东一因个人原因离任,其所管理的最后一只是成立于2017年的广发聚优,该基金自成立以来累计回报率约为80.58%。
这不是个案。事实上,近年来主动权益类基金整体面临较大的赎回压力和业绩挑战。Wind数据显示,在全市场规模排名前二十的基金经理中,半数以上在过去三年内管理规模出现不同程度缩水,部分甚至腰斩。
### 一、百亿基金经理"光环褪色"
2019年至2021年期间,"日光基"频现,众多百亿基金经理凭借明星效应和市场热点,迅速聚拢了大规模资金。然而,随着市场风格转换和投资业绩分化,这些昔日的"顶流"基金经理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。
以广发基金为例,其旗下曾管理过百亿规模的基金经理包括刘格菘、傅友兴、郑澄然等多人。但最新数据显示:
- 刘格菘:管理规模从峰值843亿元降至目前约341亿元
- 傅友兴:管理规模从峰值442亿元降至约166亿元
- 郑澄然:曾管理多只百亿产品,现部分产品已清盘或转他人管理
### 二、规模与业绩的双重压力
主动权益基金遭遇的赎回潮背后,是基金净值表现与投资者预期之间的巨大落差。以张东一为例:
- 广发聚优成立于2017年,成立以来累计回报约80.58%
- 该基金在2021年出现亏损,拖累了整体投资收益
- 投资者用脚投票,导致管理规模持续萎缩
类似情况并非个例。统计显示:
- 易方达张坤:管理规模从峰值1360亿元降至约875亿元
- 中欧葛兰:管理规模稳定在千亿元以上,但旗下产品仍面临赎回压力
- 景顺长城刘彦春:管理规模从峰值接近900亿元降至目前约450亿元
### 三、行业拐点与机构应对
业内人士分析认为,当前公募基金行业的变化趋势包括:
1. 去明星化:机构更注重团队协作而非个人英雄主义
2. 费率改革:管理费率逐步下行,倒逼机构提升效率
3. 投资策略调整:更多基金转向绝对收益目标或细分赛道
面对行业拐点,头部基金公司正在采取以下措施:
- 加强投研能力建设,优化产品布局
- 推动基金经理梯队建设,避免过度依赖单一明星
- 提升投资者教育水平,改善申赎机制
### 四、市场展望与投资启示
对于未来的市场走势和投资机会,机构普遍认为:
1. 长期看好科技、消费等成长赛道
2. 注重估值修复,挖掘低配板块机会
3. 继续关注稳增长政策带来的结构性机遇
对投资者而言,选择基金时应更加注重以下几个方面:
- 基金经理的投资理念和长期业绩
- 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是否匹配自身需求
- 机构的投研实力和合规运营能力
总的来说,在市场环境变化和行业转型的大背景下,主动权益基金正面临重要的调整期。投资者需要以更理性的态度看待基金投资,而基金管理人也需要在产品创新、服务提升等方面做出更多努力,共同推动行业的高质量发展。
声明:市场经济网所刊载信息来源于网络,并不代表本站观点。本文所涉及的信息、数据和分析均来自公开渠道,如有任何不实之处、涉及版权问题,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。举报邮箱:scdzw_jubao@163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