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新疆准噶尔盆地东缘的戈壁滩上,昌吉换流站内的银色铁塔在晨光中巍然矗立。这座跨越中国东西部六省的超级输电工程,全长约3300公里,正将天山北麓丰富的"风光火"能源转化为电能,沿着万公里长的线路向东输送,最终通过安徽宣城的古泉换流站送达长三角地区。
这是一项完全由我国自主研发、设计和建设的世界领先工程。作为目前全球电压等级最高、输电容量最大、输送距离最远、技术水平最先进的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,准东—皖南±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建成投运,展现了中国在能源技术创新领域的强大实力。
新疆拥有得天独厚的"风光火"资源,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。如何将这一地区丰富的能源转化为经济优势,并满足华东地区的能源需求?2013年,项目团队提出了建设准东—皖南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构想,并创造性地确定了±1100千伏的电压等级。
然而,超级工程建设面临诸多世界级技术难题。高电压等级下的绝缘问题、超长距离输电中的能量损耗控制等挑战,就像一只只"拦路虎",考验着工程技术人员的专业智慧和创新能力。
经过100多家科研单位长达5年的联合攻关,多项世界性技术难题被成功破解。全球首台±1100千伏换流变压器采用创新的"积木式"安装方式,突破了传统技术瓶颈;新型导线材料的应用,则显著提升了输电效率和线路寿命。
随着工程的推进,新疆能源基地建设驶入快车道。通过特高压技术将清洁电力远距离输送至东部负荷中心,实现了西部能源资源优势与全国能源需求的有效对接。戈壁滩上,新能源电站星罗棋布,煤炭清洁利用与可再生能源消纳的平衡之道在这里得到充分体现。
国网新疆电力公司负责人表示,准皖直流输电工程不仅提升了"西电东送"的整体规模和效率,更推动了清洁能源的大范围优化配置。截至当前,该工程已累计输送电量超过840亿千瓦时,相当于每年为华东地区减少约6500万吨的二氧化碳排放。
统计数据显示,自2019年投运以来,准皖直流输电工程连续四年保持全国特高压输电工程外送电量首位。目前,该工程已接入超过870万千瓦的新能源装机容量,成为推动我国能源绿色转型的重要实践。